備賽高端玩家

邁向備賽高端玩家的第三堂課-賽事選擇

邁向備賽高端玩家的第三堂課-賽事選擇

What you choose also chooses you. - Kamand Kojouri。

本篇文章將提供一個選擇比賽的參考依據,因為不少人剛開始練就急著想要比賽,在出賽當日才發現,自己在後台是最細的那條狗(排除冒牌者症候群),但過10分鐘就要上台,高額的報名費都已經繳了,只能硬著頭皮上了,最後名次不佳,甚至一輪遊而感到氣餒,可是始終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?

合適的比賽時間點

參加健美比賽的人除了要具備高度的自信,最重要的還是評估自己實力的智慧,透過好的賽事選擇策略,才能在不同的訓練階段不斷地給予自己肯定,逐步積累訓練的自信,最終抵達合適的比賽殿堂,下圖是健美健體備賽聖經中提供的準備時間,可以看到隨著項目的評分方式,需要累績的時間就有所差異,上面的年限代表實際經過增肌減脂,並且有規劃的紮實訓練才能算是一年。

所以有些人初期可能沒有完整走過增肌期,單純把體脂刷乾,不能算是紮實一年,健美是一種大器晚成的運動,隨著時間累積會淬鍊出更好的肌肉型態,所以在無用藥的情況下,健美可以是年齡階層很廣的運動。

各項目合適準備的時間

此外,除了上表需要考量外,想要在比賽上有好名次,仍然需要考慮各地區(國家)該項目的發展狀況,在台灣因為很多健體大神的崛起,像是台灣首位IFBB奶戳破的大H,以及拿過世界健體冠軍的Raypapa,讓近幾年台灣健體發展非常蓬勃,單純僅練上半身的人也越來越多,所以在台灣要參加任何比賽的健體項目,都需要多累積1-2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排上前3名。

臺灣賽事的選擇策略

在台灣一年可能將近有50場以上的比賽,每個月平均至少有兩場比賽,所以比賽機會很多,當選手的人要學習如何幫自己搭起成就感的鷹架,透過每場比賽的狀態、名次與主審回饋,知道自己哪裡需要更進步,哪裡是自己的優勢,這就是一件選手重要的功課。

下圖為筆者自己整理的聯盟比賽,ifbb算是健美最高殿堂,是一個無藥檢的比賽,所以上台的成果展示,可以說是無上限,因為為了取得Pro卡多重用藥的人會增加,也需要與各國的選手一同角逐,在場看比賽的觀眾是相當幸福的,此外,現在也有Pro賽事,2022年甚至有臺灣的選手拿到奧賽的健體門票Daddy明潔,比賽張力相當高,如果是健美選手建議可以到現場觀賽,熟悉的膚色劑味道與臨場感,馬上幫自己注入滿滿動力。

臺灣目前賽事與協會

但自然健美愛好者也都有IFBB Pro的夢想,幸好2024年開始臺灣會有藥檢的IFBB比賽,相信到時候會有很多自然健美天花板一同角逐,很多人都會問有藥檢的比賽真的都是自然選手嗎?當然停藥之後可能驗不出來,可能會有零星的假自然。其實試想,停藥之後肌肉合成效率都已經變差,此外,外源性睪酮的注射幾乎是一種不可逆的反應,停藥後自身性睪酮能否順利分泌都有問題,嚴重的人還需要到醫院TrT治療。所以我仍舊覺得自然的比賽,仍是一個值得參加的比賽,而不會因有假自然的風險而不參加,要努力到沒有輸的理由,不要拿假自然來自我設限。

若是覺得IFBB天花板你還拿不到一塊,建議可以往自然賽事邁進,臺灣目前有三個自然健美賽事,INBA、WNBF、ANBC,都是為了自然健美者所設立,而且都有Pro卡與職業賽可參加,目前算是正在發展中的聯盟。但INBA比賽類型有相當多,還有穿著翅膀上台的天使比基尼,但因為與筆者自己參加的健美項目頗有差異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找資訊。WNBF則是近年呼聲較高的自然比賽,雖然賽事很容易Delay,選手們也怨聲載道,但是選出來的自然Pro都相當有料,Steve阿喵ZackMarkLouis大包哥,在較高的賽事殿堂都能與科技選手一起First callout。

最後則是高額獎金賽事,臺灣目前有三大獎金賽事,全民運、成吉GKBB、夢想盃(新秀與公開),全民運每兩年一次,但需要參加各縣市的選拔,因為是縣市排名之爭所以在獎金上是相當優渥;成吉盃與夢想盃每年都有,館長和夢多的提供的獎金都足以嚇跑選手,多到你會覺得我真的拿得到嗎?所以想要順利地在各大賽獲得殊榮,就必須學會比賽選擇的技巧。

可以試著用以下方法找出你的健美比賽選擇之路:

青少年賽事(22歲前)→縣市地區賽→縣市有獎金賽→自然健美Pro卡資格賽→全民運選拔→成吉盃、夢想盃→全民運→IFBB pro卡資格賽

透過此路徑應該可以為你的興趣加上更多的柴火,因為有牽涉到Pro卡的報名費池水都很深,建議慢慢奠基比賽的經驗,讓自己心態有穩固的發展,實力能穩定的發揮,報名費才不會都到水裡,甚至沒有湖中女神會撿回來給你。

Takeaways

1. 了解各賽事的紮實訓練年數

2. 考量國家各項目的發展

3. 賽事層級的選擇智慧

祝福你也能一直健康的參加比賽

Peace

Copyright © 2023 光博士. All rights reserved.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